
产品内容介绍
1.电位.开启电压.工作电压。
理士电池外接时,正负极间的电化学反应会自发地发生。理士电池内的电、化学能转化达到平衡,则正极平衡电极电位与负极平衡电极电位之差即为电池电位,为达到稳态值时之开路电压。单位电量乘以电位就是单位电量能做的较大功率。但是,电池电热和开路电压有不同的含义:电位可根据电池的反应来计算,或用测量方法计算,都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后一种则根据电池的可逆性,数值接近电位。
开路时,电池的端电压叫做开路电压。蓄电池的开路电压等于电池正极电极电势和负极电势之差。
电池组的工作电压是电池有电流通过(闭路)的端电压。电池组较初的工作电压叫做初始电压。蓄电池接上负载后,由于有欧姆电阻和极化过压,理士电池的工作电压比开路电压低。
2.容量
理士电池组储存的电量,由符号C表示。通常使用安培小时,缩写为mah。
蓄电池容量可以分为额定容量(额定容量)和实际容量。
(1)额定能力。
标称容量是在25℃的环境温度下,电池以20小时的电流放电,并释放出较小(Ah)电量。
a.放电率
依据放电电流,放电速率分为时间率和电流率。
放电时率是指在某一放电条件下放电至较终放电电压所需的时间。按照IEC标准,放电时间速率为20.10.5.3.1.0.5小时,并按下列公式表示:20Hr.10Hr.5Hr.3Hr.2Hr.1Hr.0.5Hr.1Hr.0.5Hr等。
b.放电端电压。
在25℃的环境温度下,理士电池以一定的放电率放电到可重复充电的较低电压称为放电端电压。多数固定电池规定,10Hr在放电(25℃)时有1.8V的终止电压。电压取决于流量和需求量。一般情况下,为保证电池安全工作,小电流放电小于10Hr时,终止电压值稍高,超过10Hr大电流放电,终止电压值稍低。通讯电源系统中,电池放电终止电压的大小取决于通信设备对基本电压的要求。
充电电流是用来比较不同额定容量的电池放电电流,一般用10小时电流来衡量,I10表示,I3。I1表示3小时电流和1小时电流。
c.额定容量。
铅蓄电池规定,在25℃环境中,用10小时的电流就能达到额定容量。10小时额定容量为C10。10小时的电流值是C10/10。
(2)实际生产能力。
真实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池能够输出的电量。以Ah为单位,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之乘积。
3.内阻
理士电池的内部阻分两种,一种是欧姆内阻,一种是极化内阻,另一种是浓差。由于内阻的存在,电池的放电端电压比电池的开路电压低,放电时其端电压比开路电压高。在电池中,由于活性物质的组成,电解液浓度和温度都在不断变化,内阻并不稳定。
4.周期寿命。
理士电池充放电被称作循环(一个循环)。当电池工作到一定容量时,在一定放电条件下,电池所能承受的循环次数称为循环寿命。
一次厂家产品的性能影响因素,二是保养工作的质量也可以用浮动充寿命(年)来衡量,阀控密封铅酸电池浮动充电寿命超过10年。
5.电池的能源。
其实际能量为C在一定放电条件下的实际容量与平均工作电压U平的乘积,即电压效率为电池工作电压和电动势的比率。电化学极化引起的电池放电,浓差极化和欧姆压降使得电池的工作电压小于电动势。
反应率反映活性物质的利用率。
电池组的比能是一个综合指标,它反映了电池的质量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厂家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6.存储性能。
贮存过程中,由于理士电池中存在正电金属离子等杂质,这些杂质可与负极活性物质形成微电池,从而引起负极金属的溶解和氢沉淀。再例如,杂质以及溶液中溶解于正态杂质。若标准电极电位在正极与负极的标准电极电势之间,则为正极氧化,为负极还原。由此,有害杂质的存在逐渐消耗正、负极活性物质,造成电池容量损失。这就是所谓的自放电。
发送询盘
相关产品